【熊山周易理学记】首见
;年代:不详规格:高28厘米x宽33厘米;精美手稿,共三张。;熊山神农架最早的名称,被称为“熊山”。《山海经?中次九经》云:“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人神人,夏启而冬闭……熊山,帝也”(从王念孙校)。一些学者认为,《山海经》讲的“熊山",从名称、地望、方位来看,即今神农架(参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山海经新探》一书)。有趣的是,当代科学家们通过考察后认为:神农架发现的熊不仅数量特多,而且种类最多,不愧是中国“熊的王国”。其中的“神人”,是屈原《山鬼》诗中的“山鬼”,即今轰动全球的神农架高大的“野人”。“熊山,帝也”,是说神农架是古代帝王的圣地,这位帝王,当指炎帝神农氏。《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简介: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软禁期间,剔除《彖辞易》与〈象辞易〉之繁琐,创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辞与爻辞,原文仅有448句话,很简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称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理学理学有两种意思,可以指古代的理学,也可以指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学,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现代科学上所说的理学通常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地质、地理等等。
暂无留言
支付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