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信息
店铺搜索
- 关键字:
本店其它藏品
最近浏览
如图所示:全品。香炉与文玩;;;;;;;香炉文化渊源流长,何时与文人雅士结缘?很多人著书立说香炉是从商周的青铜鼎演绎而来,笔者认为不妥。理由是:虽然香炉的形状也就是器型与青铜器鼎一样或类似,但鼎的出现很早直到商周青铜业发展迅速,模范工艺精湛才是青铜鼎更加硕大精美。青铜鼎作为烹饪工具问世,后来作为权力的象征在商周已经得到印证。佛教在汉代进入国土之后,是不是用鼎来作为进香用具不得而知,因为何时有香没有科考证据。香的出现应该与古人的熏香有关,据传说我国焚香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是最为诸侯王的朝仪。因为香能辟瘟驱邪,所以宫室、朝堂、议事厅必焚香。到汉代,宫室发展到用香熏衣、驱虫、防腐蛀,后来士大夫家以至平民,都有焚香的习惯。民俗五月端午,要在房中烧芸香,以驱虫,要给小孩挂香囊,以驱邪恶。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香、花、灯是礼佛必不可少的“三大件”,称为“花香供奉”、“香火因缘”。而在东汉明帝以前,祀神祭祖,只烧艾条,不焚香。所以祭祀礼器中没有香炉。汉明帝以后为了焚香,才开始制作香炉。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焚香这种礼佛的仪式也沿袭至今。;;;;;;;香炉与文人结缘,应该是从香熏开始,据文献记载熏炉也是始于汉代,如著名的博山炉等。最近在网上看到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的刘良佑教授介绍关于《香学》的研究,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故摘抄过来与大家分享。刘教授说:“不少人听说香,就以为是宗教用的香,其实它只是香学中很小的范畴。中国人用香是很早的,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根据刘教授对香学的论述,可以看出,作为焚香的用具之一香炉真正成为文玩,应该是从明代的宣德炉开始,虽然香炉文化出现与文人雅士的结缘的时间较早,但它作为一种文玩的载体普及应该是从宣德时期开始,因为宣德炉曾风靡明清至民国三代痴迷度不减可以见证。唐宋的香炉文化主要与佛教有关,此时香炉主要用于敬佛进香的用具,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香炉器型也开始以青铜器作为范本烧制。然而到了明代,宣德帝从泰国进口一部分风磨铜制作了一批精美的仿青铜器造型的各式各样的宣德炉,被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相互追捧,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仍在仿制宣德炉,才是香炉真正成为文玩的一种。;;;;;;;;当今盛世有人专项收藏香炉自成一体,让人羡慕。笔者也收藏几枚香炉展示给大家,请大家鉴赏!;
暂无留言
支付方式
|
|